自从《三国:全面战争》火了之后,部分三国游戏玩家便产生了“西风压倒东风”的感觉,不过随着《三国志14》的适时宣布,这种形势或许会改变吧。
虽然即便是光荣粉,也不敢断言《三国志14》将会一雪前耻,实现对《三国:全面战争》的人气逆转,但至少在美术风格,尤其是人物立绘的质量上,大家还是有着充分的信心。
这种乐观,来自于光荣长期以来对亚洲人审美标准的精确把握和自身成熟的美工体系。谈画画儿,“米英鬼畜”们还是嫩了点!
正如上图的对比,《三国志》和《三国:全面战争》的画风一个写意,一个写实,有各自的表达诉求和功能定位,本来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然而排除了游戏本身的因素,显然光荣笔下的五虎上将神情饱满,更接近各自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三十多年来,光荣在华的北京和天津两家分社在为无数历史人物打造“标准像”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与之相关的方法论。
三国题材游戏玩家,在光荣的调教下普遍都具备“以貌取人”,并且一看一个准的能力。比方说战后俘获一名身长八尺,阔面重颐的武将,就知道这是一个猛将,怎么说也要先招降一番。
而上面这种插标卖首的货色,不看五维数据也知道是一个草包——赶快拉出去砍了!
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那些纵横疆场的大将们的形象,必然是高大魁梧,神情坚毅,英气逼人,这是光荣将人物能力与其颜值挂钩的客观需要。
从受众主观需求的角度来说来说,能力强的角色意味着会被玩家重用,倘若不提升他们的颜值,任由一个个面目狰狞、表情猥琐的家伙们在我们面前晃悠,这还谈何游戏体验?
虽说下面这个道理,大家其实也是懂的——
之所以会形成上图中陆小凤大侠所批判的这种认知惯性,不能说是因为光荣会洗脑,而在于三国名人们在经过了千百年的同人和二设之后,早已将其约定俗成的形象注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光荣只是顺应了这种天性而已。
光荣前御用画师长野刚在为《三国志》系列插画奠基之时,不但确立了“能力越大,颜值越高”的创作标准,而且还给人气角色们用上了颇有欧美范的“高级脸”——各个都是鼻梁高耸,剑眉星目,眼珠子恨不得都给涂成蓝色,俨然已是一群外籍人士了。
一组面部特写看完,只让人产生下图的即视感——
虽说“纯血欧美脸”在《三国志》历代游戏中出现的几率,并不像官方原画和插画集那样高,但昔日大佬所开创的美学标准,还是在后续游戏作品中被忠实执行了。比如大V级人物的五官经常会受到重点照顾,形成了各种“洋气”十足的网红脸——
通行的做法,就是先垫出鹰宅鼻,再用手术刀削出大欧双、深眼窝和尖下巴,以此提升东亚人种面部所欠缺的立体感。
反观《三国:全面战争》的武将立绘,虽然全部作品同样出自华人画师之手,但在艺术风格上均贯彻了欧洲古典美术坚持理性反应客观事实的写实原则。
体现在这组立绘作品中的,就是人物的颜值比较平均,没有为了迎合受众预期而刻意美化或者丑化某个角色;角色的姿势和表情都比较内敛,跟《三国志》立绘相比就好像是证件照和艺术照的区别;角色的五官和身体比例也是基于东亚人种的特点,无论是千古万人迷云妹还是山贼里面扛把子的张燕,均是中国人能够长得出来的模样儿,绝无半点二次元味道。
这种画风和《三国:全面战争》的写实特色完美契合,但显然跟国人的传统审美有一定的距离。
这是因为,三国武将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除了一张脸以外,更重要的是人物所承载的著名典故。就像提到赵子龙,大家脑中往往浮现出的不单单是一个白马银枪的青年将军,还有他纵横长坂坡的英姿。这说明相对写实性,中国人更看重三国人物形象的戏剧性。
上一篇:SE公布科隆参展游戏阵容 《漫威复仇者联盟》首度提供试玩
下一篇:《NBA2K》编年史 系列发展与特色玩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