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漫画家加藤一彦的“怪盗”世界!聊一聊二次元中的怪盗们!
当然还有人提出,缺乏“怪盗文化”的社会基础,才是《鲁邦三世》在中国很难引起市场关注的最重要原因。 “怪盗文化”的兴起,要追溯到1900年代的法国 在那时,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红遍了大江南北,隔海相望的法国人从中嗅到商机,决心也要创作出一名法国版的神探。在《我什么都知道》杂志的编辑皮埃尔·拉菲特的百般邀稿下,小说家莫理斯·卢布朗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发表了一部名为《亚森·罗宾被捕记》的小说,让闻名遐迩的怪盗亚森·罗宾(法文:Arsène Lupin)一出场就被送进了监狱。 亚森·罗宾是一位充满谜团的怪盗。在他留下的每张字条中,都会留下“Ars·L”或者“A·L”的署名。精通易容术的他,能够轻而易举化身为任何人,也因此,几乎没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 在《亚森·罗宾被捕记》中,亚森·罗宾是为了心爱的女子,自愿被葛尼玛探长逮捕的。在狱中,这位怪盗先是指挥其手下犯案,公然预告自己逃狱,后又逃狱成功。 这部以怪盗为主角的小说,凭借与“夏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内容差异性,获得了空前的市场成功。在名利双收后,莫理斯·卢布朗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又陆续创作了21部有关亚森·罗宾的系列小说。 于是,这股“怪盗文化”以法国为起点,逐渐随着侦探小说掀起的市场热潮,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就包括了远在东亚的日本。 侦探小说,在日本被称为推理小说。与许多文化舶来品一样,日本的推理小说在创作的初期,都是以模仿为主。比如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江户川乱步笔下的经典怪盗角色“怪人二十面相”,就是按照亚森·罗宾的模板来打造的。 不过,日本的推理小说却能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日本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到来,许多日本推理小说家开始尝试利用自己的故事创作,来揭示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使得日本的推理小说逐渐变得不单纯追求破案情节,反而更着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追究犯罪发生的深层社会动机。 正是在这样的一系列内容创作模式变化下,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坛积累起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构建起了庞大的市场——这也让“怪盗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奠定了特别深厚的群众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鲁邦三世》的主角鲁邦,在设定上其实就是亚森·罗宾的孙子,这既是所谓“三世”的由来。之所以他们一个叫“鲁邦”一个叫“罗宾”,其实只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中文翻译所造成的差别而已。 (编辑:1919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