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deadline: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
导语:同时,他也淘汰了模拟养成玩法,因为“把这个命题给到100个游戏策划,95个都会做”。尽管模拟养成玩法能使玩家拥有“自己的选择导致某种结果,在游戏中模拟人生,定义自己的短暂三十岁”的体验,是部分玩家看到《如 同时,他也淘汰了模拟养成玩法,因为“把这个命题给到100个游戏策划,95个都会做”。尽管模拟养成玩法能使玩家拥有“自己的选择导致某种结果,在游戏中模拟人生,定义自己的短暂三十岁”的体验,是部分玩家看到《如三》的标题后所期待的。 最终,《如三》以叙事向游戏的面貌呈现给了玩家。而单线叙事也就意味着,他所讲述的故事,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玩家的感受很主观。 ![]() 汪小小透露,《如三》的灵感来源于同名歌曲《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歌词无忌常理,主张放肆享乐,言语行为略带亡命狂徒般的社会报复感。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 我会每天博命喝汽水 。。。。。。 仲边会读书读到二十几 。。。。。。 仲点会挂住储钱 想去边就去边 仲边会先苦后甜 想发癫就发癫 。。。。。。 人地储钱搞婚礼 我已经搞紧丧礼 如若你太攻心计 我竖只手指比你睇 他觉得这首歌所表达的状态“不太够”,就像部分玩家认为《如三》的游戏剧情有些“片面”那般,但这两者都“没法评价好或者不好”,因为各自的价值观不同。“就当是真实存在的,这个男主就是做这个选择”,他只是这个故事的记录者,玩家则只是个看客。 “对生命敬畏,对时间畏惧,对平庸不屑。我想把这些我的情绪放到游戏里面。”所以他塑造了《如三》中的“肥宅”男主,让他去彷徨、去恋爱、去逃避、去工作、去旅行、去创作,从而感受、了解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可能也会有一个很帅气的小姐姐,27岁知道这个消息,她的价值观或状态跟那个男生完全不一样,她有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只剩三年了,她可以很开心热血的去追寻它。或者追加一个模拟养成玩法,DLC可做的东西有很多。” 90后的deadline 三十岁,人们漫长一生中的分水岭。 你在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下,被送上了而立之年,你需要褪去青涩,独当一面。步入三十岁时代的你,或许已功成名就,或许仍碌碌无为;或许已找到人生目标,或许仍漂泊无定;或许仍斗志满满,或许已疲于工作和家庭。你仍活着,却也已经“死亡”。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个有关人生的假想可以覆盖到任何一个人,他们处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成长过程中被塑造了各种各样的性格、心理状态。他们可以处于各个年轻层,但面对“有限的生命”,他们会有不同的思考,从而做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不过,对这个命题感兴趣、甚至能够引起他们对自身的解剖与反省,则是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多——人的20代,是能对自己的感情、幸福,甚至对这个世界做出最简单、也最有潜在影响力之事的时期,是探索和思考的黄金时期。不管是生于哪一年代的人,在他的二十岁至三十岁这段时期,一定也都纠结过、思考过、尽力地感受和拥抱过这个世界。 在汪小小看来,人生命的终点——七、八十岁,大家都觉得是很遥远的未来,没有紧迫感,所以常常把“失败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时间还长着呢”挂在嘴边。“如果有一个看得到的终点,知道自己几年后就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他对世界的想法、人生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中国的孩子们念书到二十多岁,进入到一个周围不再是他同龄人的环境,想了解这个世界的欲望是更加强烈的,在社会上经历的这段时间是非常深刻的。到三十岁,该了解的都了解了,看不惯的会一直看不惯,所以三十岁算立了一个界限。” 汪小小说到,“很多三十多岁的前辈,看到这个命题的第一反应是‘啊,那我已经死了’,没有太多思考。”但《如三》强调的三十岁,对处于二十代的年轻人、或者对“三十岁前做不出爆款,以后就可以考虑转行”的90后游戏策划来说就尤其受用——毕竟没有人能逃过对deadline的恐惧,也都经历过那种争分夺秒的刺激感。这个游戏的意义,更多的是对90后的鞭策。 ![]() 汪小小这一代的90后在一个更包容、多元的游戏环境中成长起来,被太多优秀的游戏和玩法洗礼,制作游戏更自由,也更随心所欲。“现在年轻一些做游戏的孩子,都可以说不确定游戏类型,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不过,想做的也只是基于已有的,他清楚地知道他们面临的困局,“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并没有做一些创新。” 2020年,第一批90后游戏策划也已经三十岁了。他们或许已经做出了爆款,或许没有。但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他们已经三十岁了。 来源:游戏陀螺 (编辑:1919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